滚动 > 正文
jealoUsvue成熟50ma精品版下载-jealoUsvue成熟50ma精品版 |唱响“文化济宁”好声音,他们有着自己的“表达”
2023-06-07 00:05来源:新华社编辑:田季南

记者 李从伟

近年来,济宁组织开展了“济宁文化名家领航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,为人才创作研究、作用发挥、成长成才提供了全面服务和制度保障,有力推动宣传文化人才工作守正创新、提质增效。6月5日,济宁市政府新闻办举行“文化名家领航 助力文明实践”主题系列记者见面会,邀请4位文化名家代表,分享各自的创作经验和心得,唱响“文化济宁”好声音。

“我在文化‘两创’方针的指导下,探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如何有机统一起来、紧密结合起来,如何在继承中发展,在发展中继承,如何以文学的形式展示出来。”见面会上,济宁首批齐鲁文化之星、首批济宁文化名家、济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柏祥伟说。柏祥伟在济宁地域文化领域里深耕细作了16个春秋,先后创作了《孔府民间档案》《仲子路》《论语的前世今生》等作品,执笔创作了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微电影《卞庄子》《伏羲》《仲子路》等作品,近期创作完成了以乡村儒学讲堂的发展过程为主题的报告文学《归来》,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。

“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,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中,我将谨记使命担当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坚持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,不断掌握新知识、熟悉新领域、开拓新视野,创作更多具备孔孟精神、济宁气派的作品,为讲好济宁故事,展示济宁形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柏祥伟表示。

首批济宁文化名家、济宁市第二批、第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山东梆子”传承人杜玉珍和所在的单位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,一道深入挖掘济宁市历史人文资源中的优秀文化精髓,运用现代审美观和时代价值观,相继创排了《运河老店》《孟母》《梦圆黄河滩》等一批新编剧目和精品力作。特别是山东梆子历史剧《孟母》,以生动的故事情节、鲜活的人物形象、厚重的人文价值将“孟母教子”这一历史故事搬上舞台,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扶持,同时荣获山东第十一届文化艺术节“优秀剧目”“优秀演员”双项奖,山东省第十三届“精品工程奖”。

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杜玉珍还有自己的担忧,山东梆子的振兴和发展面临着青年人才流失,激励政策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。“为破解传承发展上的人才断层及人员流失问题,我将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,加大山东梆子戏曲后备军培养。”

第二批济宁文化名家、济宁市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茁从事摄影30多年,作品大多拍的身边人身边事和家乡的风景,累计100多件作品在全国各级摄影比赛、展览中获奖。今年4月,李茁举办了济宁艺术剧院举办“水润儒乡——镜头里的文化济宁李茁摄影作品展”,向市民展出围绕文化济宁主题创作出来的101幅摄影作品。

“家乡济宁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一座文化宝库,我将会继续围绕文化济宁这个主题去创作更多的摄影作品。”李茁说,在网络传播快节奏的今天,他愿以“一图胜千言”的摄影作品向人们展示济宁的“多彩”。

第二批济宁市文化名家、孔子研究院传承发展部部长孔祥安,多年来一直潜心儒家伦理思想与中国政治哲学研究,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“两创”问题的思考与探讨,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普及工作。主持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“中华传统官德思想与新时代政德建设研究”等省、市级课题10多项,参与国家课题研究多项。

举办儒学六进工程,编写普及读物,举办“悦读经典,修己安人”读书社,组织教师开展读“四书”活动,助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、进课堂……创作研究之余,孔祥安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,主动肩负文化人才的社会责任。

xin_shi_dai_wen_ming_shi_jian_huo_dong__wei_ren_cai_chuang_zuo_yan_jiu__zuo_yong_fa_hui__cheng_chang_cheng_cai_ti_gong_liao_quan_mian_fu_wu_he_zhi_

bao_zhang__you_li_tui_dong_xuan_chuan_wen_hua_ren_cai_gong_zuo_shou_zheng_chuang_xin__ti_zhi_zeng_xiao__6_yue_5_ri__ji_ning_shi_zheng_fu_xin_wen_ban_

标签: